低息炒股配资公司 能同时撼动我和女儿内心的电影,今年只有这两部
今天没有录音低息炒股配资公司
搭配图文阅读更好哦!
今天,是“九一八事变”爆发94周年。
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我们刚刚顺利举办了轰动全球的大阅兵,从夏天到秋天,一连好几部抗战题材电影陆续上映:
7月,《南京照相馆》上映,会一直上映到9月24日;
8月,中国舟山渔民拯救英军战虏的里斯本丸《东极岛》上映;
9月,和东极岛同一段历史的另一纪录片《里斯本丸沉没》重新在院线上映;
今天,揭露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的《731》正式上映。
展开剩余91%图源:豆瓣电影
大部分我都看了,我认为,至少《南京照相馆》和《里斯本丸沉没》都是值得带孩子到影院支持的。
除了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很优秀、值得被看到的作品外,更是因为我们有必要告诉孩子、也让我们的孩子也告诉他们的下一代,持续关注、记住,谈论这段历史。
毕竟,除了我们自己,谁还会替我们去做这些事儿呢?
平时过日子,我几乎不会把爱国这些话放在嘴上,但人到中年,我开始觉得“勿忘国耻”,已经是我们这代父母肩上的责任;
我这个小公号,这几年来,每年一次都会为一些日子专门留出一篇文章的档期。
今天,就说说这两部震撼我和女儿内心的作品吧。
01
30万不是数字,是人生
先说《南京照相馆》。
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,不是不想看,而是不敢看,因为现在我们的日子都太幸福,太柔软了吧。但正因为我们都希望生活能一直这样幸福、柔软下去,所以,我们一定要时刻做好准备。
于是,在7月一个很炎热的傍晚,我去看了它。
走出影院的刹那,看到灯火辉煌的上海,熙熙攘攘,此时夏天的酷热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安全感,真就像网上说的那样, 《南京照相馆》的彩蛋就是,看到每个人都过着和平安定的好日子。
图片来源:豆瓣
抗日相关的影视剧我从小到大看了不少,却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打动我又印象深刻的。
看完后后劲很大,忍不住去查很多历史细节和删减片段,内心也不只是那种“很悲伤”、“很惨”的单薄感受。
先说适不适合孩子看,这部片的导演镜头处理很克制,隐去了大段的血腥和性侵画面,残忍的镜头对准的几乎是施暴者。在真实还原历史的基础上,尽量保留了温和。
这种处理有个巨大的好处,就是具有了向更广泛观众传递的可能——我认为十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看。
图源:豆瓣
电影讲的是:1937年南京沦陷后,“吉祥照相馆”内的几位普通市民为求生存,被迫为日军冲洗所谓“中日亲善”的照片。他们震惊地发现,这些表面“亲善”的图像背后,竟隐藏着日军残酷暴行的真实记录。
在犹豫与恐惧之中,他们踏上守护真相的路:秘密藏匿并保护这些记录罪证的底片,千方百计将其送出南京,努力让世界目睹南京的真相。
图源:豆瓣
整部片子没有谁是超级英雄,都是和我们一样,普通又真实的百姓,他们有缺陷、想活命,但没有一个会让人真的讨厌;
尤其令我触动的是“邮差”和“照相馆老板”的设定:
一个是知道这座城市里每个人的家的地址的那个人;
一个负责记录普通人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光鲜时刻。
大屠杀之后,他们手中留下的,却是曾经熟悉的邻居与市民惨死的影像。
图源:豆瓣
有一些台词,是编剧想不到的,比如:
当日军在长江边用机枪扫射平民,鲜血染红河水,他们的摄影师说的那句:照片不是彩色的,拍不到血海的壮观。
图源:豆瓣
光是想一下这些画面,就让人更是脊背发凉。让每个人产生真实的心理冲击,是 我认为这是关于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应该做到的,现在,终于被拍出来了。
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知道,历史课本上薄薄的两页纸,背后的细节是多么残忍:
图源:网络&豆瓣
让我触动最大的是,它竟然是个真实的故事。
邮差阿昌的原型,是一位名叫罗瑾的照相馆学徒,当年日军拿着胶卷进照相馆冲洗,是他偷偷加印,选了16张做成相册藏了在南京毗卢寺厕所内,后来,又被一位叫吴旋的同学偶然间发现,又保留了下来。
图源:《国家记忆》
只是,在战争期间这份照片并没有得到曝光,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,在搜集日方罪证时,吴旋才将这本藏了多年的相册上交。
后来,在审判大屠杀战犯谷寿夫等罪犯的过程中,这16张照片被列为南京军事法庭的“京字第一号证”的关键证据,侵略者的暴行得以公之于众;
两个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普通人,根本不知道会不会胜利,也不知道这些照片能有机会作为铁证,竟然保存了这份可能让他们丢掉性命的相册。
这种朴素的正义感,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写在骨子里的善良。
电影会一直上映到9月24日,强烈推荐还没去看的去看一下 ,回看我们来时的路,会更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,对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更了解了,也会更为我们的文化骄傲!
现在,每次我坐飞机就会想起那句:大好河山,寸土不让👇
02
1816 个生命,不再是谜
“当一艘船沉入海底。
当一个人成了谜。”
“当一艘船沉入海底。
当一个人成了谜。”
这句“有故事”的歌词,隐藏着一段沉重的历史。
这艘船,名为“里斯本丸”。1942年,它在浙江东极岛海域沉入海底,随之成为谜团的,还有船上一千八百多条生命。
《东极岛》和《里斯本丸沉没》拍的就是这个故事。
和《南京照相馆》一样,它们记录的也是一段真实的历史,关于日本人的另一次残忍屠杀事件,但知道这件事的人就很少了。
但它所传递的震撼,一样值得被铭记。
两部中,我比较推荐看的是纪录片《里斯本丸沉没》(豆瓣9.3,目前在腾讯视频、B站上有会员也可看)。
同样是中国渔民拯救1816个英军的故事,纪录片的视角更全面,关于中国百姓救人的片段虽然只在后面十几分钟,处理得简洁克制,却丝毫没有减弱我对这群渔民的深深敬佩之情。
片子讲的是:1941年,驻港英军成为日军俘虏。日军将他们押上“里斯本丸”号运输船,计划运往日本做苦力。
然而在舟山海域,由于未悬挂战俘旗,该船被美军潜艇误判为日军舰艇,遭鱼雷击中、开始下沉。
日军以“防止战俘逃跑”为由,将1800多名英国战俘分别关在3个拥挤的船舱内,压上厚重的木板,盖上帆布,再用绳子捆绑加固,将船封死,最后留下6名“敢死队员"看守断后,将有可能逃生的士兵击毙。 绝境之中,有人用刀劈开舱壁,第一批人拼死逃出。但关押人数众多的三号舱因梯子断裂,大多数人根本无法逃生,随船沉入冰冷的大海(在这之前他们几乎是在饥寒交迫中轮流泵水了一夜); 逃出船舱的人,以为有机会活下来,但日军仍残忍用枪扫射水面。 据幸存者回忆: 第一批逃出船舱的人基本牺牲,第二批逃生的士兵则打败了船上的日本士兵;随后他们开始跳海自救; 天快亮了的时候,浙江舟山群岛附近的渔民远远看到海上漂着的货物和尸体、以及在海里挣扎的英国士兵,他们划着各自家里的渔船,前往船难方向救人。 他们“能救一个就救一个”,前后营救了384名英军上岸。 上岸之后,这些自己缺衣少穿的渔民,还是慷慨地给这群和自己毫无关系、语言不通的人粮食和衣物。 远处的日本军队,因为发现有中国人目击了自己的“丑恶行为”,停止了射击,才让还漂浮在海上的英国士兵得救。 然而,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,第二天,日军上岸到东极岛进行了地毯式的搜寻,要求渔民交出所有的战俘,士兵们怕连累渔民只好投降。 出发的时候,他们是1800多个年轻的生命,到再次运往日本的时候只剩下七百多人,然而活下来的他们也没有多好的运气,到日本后,他们过着艰难的俘虏生活,又有一大部分人死在了异国他乡。 但仍然有3名战俘被舟山的渔民藏在了海边的“孩子洞”里,把他们乔装打扮成当地人的样子,逃过了一劫。 后来,舟山的渔民们联络了医生、翻译和安保人员,穿越层层封锁,辗转六省把三个幸存者送到了重庆英国大使馆,这段历史就这样被才得以被记下来。 1800多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,最后成功回家的没有几个。 看的过程中我几次抹泪,除了为了我们的同胞感到骄傲,许多画面停留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: 二等兵理查德在船只离开香港时写了一封信,二十二岁的他把家托付给了年仅五岁的弟弟,这封皱巴巴的“遗书”在弟弟钱包里一放四十年; “我不知道怎么开口,除了这个,永远关爱、照顾我们的妈妈,她是这个世界上你所拥有的唯一的、最好的人。” 一位女士称,她唯一一张全家福是被记者无意拍到的: 母亲抱着姐姐在照片最左侧,父亲手提婴儿篮在照片最右侧,婴儿蓝里装的就是她,而这是她们全家唯一一张合影。 有一本幸存者记录最后一次见到战友的小册子,里面记录了很多士兵的遗言和最后沉入大海时的绝望…… “告诉她,他已经用尽了所有力气去和她团聚了” 那些失去自己父亲的孩子,在镜头前说,我恨战争,让自己不得已在没有父亲的陪伴下长大成人; 有人啜泣着说,“如果他(爸爸)在,他应该会很喜欢我的” 这些画面,就是战争最直接也最残酷的注脚。 影片最后提到,2019年秋天,导演方励邀请遇难战俘的直系后代前往东极岛,参加“同父亲告别”的悼念仪式。 他们来到了亲人罹难的地方,见到了东极岛的渔民、94岁高龄的林阿根老人。 那一刻,积攒了一个多小时的的感动与悲伤达到巅峰,泪水唰唰地往下掉。 现在,仅存在世的2位英国幸存者和当年参与过救援的渔民阿根都经去世。
幸而有影像的记录, 让那段历史没有被海浪吞没, 也让那些冒着危险救人的中国渔民, 没有被时间遗忘。 以上,就是我推荐大家今年一定带娃要看的2部片子。 写完了三千字,还是没法写出我看它们的时候一半震撼。
最后,愿我们每一次回望,都让脚下的土地更厚重;
愿我们每一次讲述低息炒股配资公司,都让未来的路更光亮。
上一篇:股票配资交易 蔚来:完成11.6亿美元股权发行 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于投资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等 下一篇:没有了